招商局物业合肥 招商局物业合肥分公司

栏目: 招商物业 编辑: 瑞特招商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招商局物业合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招商局物业合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非常有才能,为何始终没进军机处?

先了解一下军机处。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处是最高国家权利,总揽军、政大权,在皇帝的直接领导之下。

招商局物业合肥 招商局物业合肥分公司

再了解一下李鸿章时代的军机处的情况。

1861年,奕訢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慈禧与奕訢之间的斗争激烈。太平天国失败后,慈禧的统治地位开始巩固,开始削弱奕訢的权力。

1865年,慈禧开始独揽大权,军机处和军机大臣的权力被削弱。

1884年,慈禧将奕訢等军机大臣全体罢黜,更换了醇亲王奕譞等人管理军机处,至此,军机处变为慈禧太后统治的工具。

下面看看李鸿章没能进军机处的原因

一、没时间

李鸿章在1870年8月任直隶总督前,一直在外征战奔波。1862年——1864年剿太平天国;1865——1868年平捻军;1865年开始搞洋务运动建工厂;1869年,平苗乱;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整整忙碌了8年。

慈禧到1884年才真正掌控军机处,她想要的结果最终是巩固她的统治,统治要用人,所以,用好每一个臣子是她要考虑的。

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曾经以东宫三师,直隶总督的身份活跃在晚清政坛,死后被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虽然生前在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里签了自己的名字,但也算得上生前运交华盖,死后极尽哀荣。

李鸿章虽然生前官运亨通,官居一品,可谓是声名中外,但是却从末进入满清的中枢军机处。笔者认为李鸿没有进入军机处是因为有二大原因:

第一,李鸿章是封疆大吏,直隶总督直接管理直隶军政要处,坐镇京畿要地,是九大疆臣里的首位,当时,清庭为了统管对外事务,分别设立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由于长期接触外事,成了第一批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官员,中国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他一个人就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三个,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从陆军(李创立的淮军)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以及京畿地区的防务,李鸿章在朝野有着无人能及的影响力,作为当时的实君,李鸿章的支持者慈禧不希望他打破满汉之间的政治格局,而光绪也不想在军机处增加一个后党,削弱本来就弱的帝党。

第二就是李鸿章的汉人身份,按照满清惯例,满族领班军机大臣位居笫一,而其他人的权力地位与领班大臣相距甚远。慈禧也不是很确定以李鸿章的影响力,是不是适合在满族领班军机大臣手下做个没有权力的二把手。

其实,太平天国后,清朝就形成了汉人督抚领导的区域性政权,以后随着列强的渗透,满清的中央权力在一步步削弱,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甚至出现了中央宣战,地方督抚却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奇葩事件。

经过此次事件,清朝的中央其实己经名存实亡,而清庭的军机处也失了存在的意义。


毛笋应邀答题:

简述军机处:

[军机处]全称"办理軍机事务处"。清代处理軍國大事、执政的枢纽机构。1792年(雍正七年)以用兵西北,设軍机房。1795年,改祢为軍机处。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选拔人员入值,称軍机大臣,即大軍机。其僚属称軍机章京,即小军机,掌缮写谕旨,记載档案,查核奏议等。軍机处职掌为承上启下,具体是:各地进京奏折先送敬事房,由敬事房大监集中送軍机处,由军机大臣阅折,能处理的,军机处将处理意见用纸片夾在奏折内,并将不能处理的奏折一起呈上皇帝批阅。皇帝阅折后,将军机处不能处理的奏折进行批阅,如皇帝见某奏折棘手,难拿主意,仍发还軍机处处理。再由皇帝钦定。最后,軍机处将处理决定盖上银印,或明发上谕,或迋寄各督抚,当天事情当天完毕,效率奇高。皇帝阅折后必须将奏折全部发回军机处,不许留中不发。

试举一例:1861年,慈禧,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前,御史董元醇上折请慈禧"垂帘听政",折子送到軍机处,顾命八大臣之首肃顺以祖制不许为由,痛驳此折,慈禧见此折,正中下怀,将折子留中不发,肃顺向慈禧索回折子,不允!

軍机大臣集体罢政,史称"搁車",各地奏折在军机处堆积如山。这样一来,国家机器运转倾刻瘫痪,下奏折不能上达天听,上谕旨不能发往各地。慈禧见状,奈何不了军机处,遂妥协,将董元醇的折子发还给軍机处。国家机器才恢复运转。軍机大臣一般为单数,如五人,则满三汉二。首席軍机大臣(又称领班軍机大臣)由亲贵但任。

軍机处机构本身特点,归结为简、速、密三字。简:人员少,机构简单,軍机处只设軍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大軍机被尊为"枢臣"整个不会超过四十人。

其次是速:即办事效率高,当天事当天办完,绝不拖到次日。

最后就是密:军机处设于接邻内廷的隆宗门里,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又严禁外官擅入值庐。

尽管軍机处有以上长处,但将影响最大,原本属于内阁的权力全部夺走,将其架空。

李鸿章当时位高权重,又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彊臣领袖,一直任外官,看到前輩左宗棠、曾国藩在軍机处短暂的情况他根本无意入枢当軍机大臣,这也是他的明智之举。

其实,晚清时期军机处已经成为一个空架子,并没有太大的实权了。虽然在形式上还有一种荣誉性的作用,但一旦失去实权,意义就不大了。

首先,军机处是清代雍正时期设立的一个政府机构。最早的时候专门用来处理军政要务,所以称为军机处。后来,军机处逐步演化成为皇帝专门的秘书机构,并成为政府的权力核心。因此在清代的时候,成为军机大臣就意味着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军机大臣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在晚清时期,情况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创立,军机处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后来,总理衙门逐渐成为晚清时期最核心的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地方督抚的权力逐步做大,中央权力受到削弱,军机处权力自然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其次,李鸿章之所以不能出任军机大臣,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慈禧控制中兴名臣的一个手段。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地方督抚大员,本身已经掌握了兵权,如前往中央担任要职,将更加难以控制。所以在慈禧执政的时候,这样的人只能在地方出任要职,却不能在中央出任要职。而在中央出任要职的人,普遍又没有兵权,这样就削弱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力。纵观晚清的中兴名臣,基本上没有能够进入中央长期担任要职的。张之洞在慈禧去世以后,才前往中央任职。应当说慈禧通过多种政治平衡手段,使得这些晚清中兴名臣不敢在外生事。但是在慈禧死后,局势就难以控制了。最后,清政府被李鸿章提拔而来的袁世凯亲手葬送了。第二,各方势力的节制。当然这也是慈禧刻意挑唆的结果。从政治局势上看,李鸿章与翁同龢斗争很激烈,后者是清流领袖,使得李鸿章长期难以进入中央。此外,同为中兴名臣的左宗棠和张之洞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让李鸿章入阁而不让这两人入阁,恐怕也难以服众。

最后,从晚清时期的政治格局来看,李鸿章没有成为军机大臣,并不影响他的权力。李鸿章长期出任地方督抚大员,并长期负责晚清时期的外交事务,是晚清政坛的主要人物。这种权力可比那些只能跪受笔录的军机大臣,要大的多。

谢谢悟空邀请,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臣,1865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任上,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所以中国近代早期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同治十一年李鸿章督办创立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它承揽朝廷官物运输一半运量,确定官督商办的政策,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许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也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当然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办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而李鸿章本人及其家族则是从洋务运动中大发横财,1896年在谈判中俄密约时,为了使李鸿章放弃清廷自造铁路,沙皇批准以300万卢布贿赂李鸿章,但李鸿章最后实得50万卢布,李鸿章对此非常气愤拒绝与俄方签约,1884年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条约,法国取得对越南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特权,中国失去对越南控制,当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认为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其实当时清军在广西台湾的法军被左宗棠打败,根据收集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30多个条约,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由于心理压力巨大李鸿章病倒,英德公使唯恐朝廷再也没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个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列强要灭亡中国计划出台,从一开始提出赔偿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当时中国人囗是4亿5千万人,就是说中国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当时清廷军机处是清王朝最重要军事机构,汉人大臣很难进入,就算进入也难以立足,而且没有话语权,而且经常受到排斥,左宗棠进入军机处半年也只能离开到地方工作,李鸿章也适合在地方工作,身为封疆大吏位高权重,也为自己和后人捞取巨额财富。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他是卖国贼吗?

晚清时期复杂的历史环境下,清廷腐朽、外贼入侵,李鸿章倘若生于盛世,必流芳百世,可惜他生于乱世,虽也大有作为,但仍遗臭万年。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形容李鸿章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仔细阅读下史集,可发现李鸿章不仅不是卖国贼,反而是做了很多功绩。

李中堂身为晚清重臣,可是李鸿章是通过北上科试,从一个文人逐步晋升到晚清第二大权,以此可见李鸿章文采和能力毋庸置疑。并且他的老对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之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中堂一生也是开挂的一生呀。

李鸿章确实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可是阅读文史仔细端详,李鸿章只是慈禧的一颗棋子,所有的条约背后都是慈禧一手操控,对外一律不打,只签署卖国条约,李鸿章活生生的当了慈禧的挡箭牌。可悲。

李鸿章创建了淮军和领导北洋水师,洋务运动重要发起人,外交上平定了很多事件,还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等起义,催生了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

初中学历史都是贬低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并且神医喜来乐电视剧中,喜来乐也是痛斥李鸿章。可是越长大,越去深入探究真实情况,会发现我们想的跟实际还是很大差别!


小编觉得卖国贼这个帽子扣的有点大了。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

《清史稿》也说他:

客观的来说,李鸿章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有一些因为他自己的错误决策加私心而给整个国家造成损失,对这些我们加以抨击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但同时,必须指出,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而且他还是这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李鸿章,不探讨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是不行的。

  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给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输血”,但就它的某些措施而言,却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因而,作为这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李鸿章也就充当了社会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

列宁指出:

应该说,这种“责任”同样适用于我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不能只抓他“卖国”的一面,对他所做出的贡献也应肯定。

李鸿章说:

李鸿章在当时清政府制度内求民生国强,更能看到他老人家灵活的智慧,及实事求是思想!从近代以来,看看李中堂给民族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吧!你会懂得!

抚今追昔,仰望李鸿章,随着改革开放及民族教育普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会越来越高!!他思想里,务实,灵活,普惠民生,国家强大的精髓值得后人学习!!!


您好,我是每天更新优质历史内容的@新青年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可见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李鸿章并不是像过去那样一杆子打死的,而是同情李鸿章挽狂澜于既倒而得不到历史认可的悲凉。由于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过去习惯把李鸿章定位为汉奸卖国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对于李鸿章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不能简简单单的定性为“卖国贼”。

首先,为啥李鸿章愿意背负千古骂名而去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呢?还不是因为晚清国力衰弱腐败无能,面对列强只能“远割近赔”,像《马关条约》虽是李鸿章签订的,但最终决定权在慈禧太后,李鸿章一辈子谨小慎微,签订《马关条约》的所有历程,他都如数上报慈禧,换而言之,慈禧对中日谈判的全过程和最后结果都了如指掌,最后拍板的是慈禧。

在日本签订谈判期间,李鸿章曾遇刺,左脸中弹,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李鸿章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面对此事,他叮嘱手下把血衣收起来,不要洗,面对斑斑血迹的黄马褂官服,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国家利益,73岁的李鸿章一声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李鸿章伤势稍好勉强能走后,于是参加了中日谈判会议,在会议上,李鸿章据理力争,利用这件带血的黄马褂把之前3亿白银减为2亿白银,李鸿章离开谈判桌的时候,天空已经被黑色笼罩,异常的凄凉,与伊藤博文分手的时候,李鸿章再次和他说,赔款能不能再降低一些,减少五千万?伊藤博文拒绝!减少两千万?伊藤博文再次拒绝!最后,李鸿章说,你无论如何给老夫一个面子,就算是给老夫一点回国的路费了,但是很无奈,伊藤博文笑了笑,还是拒绝了。

随后他请示慈禧太后,在获得可以签订的答复后,于1895年4月7日签下了《马关条约》。所以我认为签订卖国条约的锅不能全部由李鸿章来背,即使李鸿章不去签,也会有张三李四去签,其他人去签也未必能处理的比李鸿章要好,而最终决定权在慈禧手里慈禧才是最大的卖国贼。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李鸿章毕竟指挥了一场一败涂地的甲午战争,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定他一个卖国贼不足为过。但作为人臣,一面是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一面是丧权辱国的外夷奴仆,一面是为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甘为犬马,一面是与外夷之人把盏推杯悦色和颜。

李鸿章是大清国当时处理外交问题最精明的人了,他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的涉外事件,并因此累遭骂名。然而,弱国无外交,这是千古铁律。李鸿章常常以战败国全权代表的身份出现,客观地讲,他根本没有办法签订对中国有利的条约。历史证明,世界各国的战争,只要一战败,就只能答应别人的条件,无一例外。

使李鸿章倍受诟病的当属签订了无数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主导义和,于是他主导的合约,记约 30 次,经他签署的条约,除 1871《中日修好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如 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1885 年《中法新约》、1900年与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等。自然不可否认的是,李鸿章对于签署的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要负直接责任,但首要责任可不是他。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力主义和,而身为人臣的李鸿章能如何?都知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又能有其他选择吗?他也只能在避免战争的状态下多争取一些利国的条件。当然,也与他认为外国人来中国只为传教与经商的想法不无相关,但他没想到的是外国人不仅要钱,还想侵吞这个国家。李鸿章不仅在理论上的真知灼见胸怀天下,同时,在谈判桌上也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据理力争,面红耳赤也在所不惜。

李鸿章在每次的谈判中,始终以“以夷制夷"为武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比如,在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时,李鸿章由于态度强硬据理不让,以致于竟遇刺受伤。可他还是设法与日本周旋,终于将赔款和期限由白银3亿两5年还清,降到2亿两7 年还清。并使日本答应,把作为条约担保的占领威海卫、奉天两地改为只占领威海卫。

而且又将驻兵费由年200万两减少到50万两,更重要的是经过甲午海战,李鸿章已深深感到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一个没落腐朽的王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与之对峙而被人吃掉,要么不惜代价与之衔接,以避一时亡国之危,然后徐徐图之。李鸿章审时度势选择了后者,但却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自己的“卖国求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悲情英雄?

那时清王朝的军队绿营和八旗皆为乌合之众,惟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堪称精锐之师,很有战斗力。然而,淮军和北洋水师乃李鸿章的“私有资产"。可李鸿章并没有想到“明哲保身",在甲午战争中他不顾拼光自己的血本,毅然率领军队与日军开战。而清王朝的绿营和八旗兵以及另外的福建、广东、南洋三支舰队反而隔岸观火,以求保存自己的实力。再加之满清权贵中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政敌们,在后院不断“放火",李鸿章还得腾出手来与他们“作战" 。

李鸿章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为中国的近代化而努力,他比满清权贵还关心那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他勇于承认自己比别人落后,他倾尽心血建水师、搞实业、办洋务,他一生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中国第一":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织布厂,第一个兵工厂,第一个炼钢厂,第一个矿务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轮船招商局,第一条铁路,第一支中国海军“ “作为为中国的近代化之父,李鸿章为中国引进了许许多多人们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东西,倾尽精力却饱受骂名。然而,这些东西对冲击中国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以及加快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李鸿章被绑在大清朝这只破船上随风漂流,为了船走得更远,作为“船夫"的他竭尽全力修修补补,但却无力回天。

可以看出,李鸿章心中有中华民族之概念,有忠臣之心,与石敬瑭、秦桧、汪精卫之辈截然不同。我们评价一历史人物是要将其放入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来看的,当时,他被欧洲媒体称之为与俾斯麦、格陵兰顿并称的三大伟人中的“伟大者。”

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天知道,只能交给历史去评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招商局物业合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招商局物业合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